第2368章 董和献计-《策行三国》
第(2/3)页
“才三万石啊?”庞山民有些失望。
“不过还有一个解决办法。”董和说道:“你可以抽调一些劳力到6浑、宜阳一带垦田、修路、疏浚河道,他们的口粮可以由弘农来供应,一个劳力一个月用粮一石八斗,到年底还有三个多月,一万人就可是五万八千石,两万人就是十一万六千石,比你要的还多。”
庞山民斜睨了董和一眼,冷笑道:“啧啧啧,就你董幼宰会算帐,我不会算?第一批定居的黑山军总共才多少劳力?全派到弘农去帮你干活,我河南抛荒的田不用垦,河道不用疏浚?”
董和摊摊手,笑而不语。
两人正说着,帐中出来一个少年侍从,将一份文书递给董和。董和接过来一看,正是他刚刚递交给孙策的文稿,翻开一看,却见文稿里用朱笔批了几句,还修改了两个不太通畅的字句,显然是仔细看了的。
“这是大王的笔迹吗?”
“自然。”少年侍从面带微笑,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。“大王说,董府君的文章很好,简明扼要,说理透彻。只是若要表,还要在文句上稍作润色。也不用太费事,如‘八月秋风起,两岸稻花香’即可。”
说完,少年侍从拱手再拜,转回去了。
董和和庞山民相视而笑。“八月秋风起,两岸稻花香”是董和与庞山民唱和的诗句之一,没想到孙策也知道。董和打量着文稿上的批注,感慨地摇摇头。“大王博闻强识,令人叹为观止。”
“静能生慧,大王修道有成,有金声玉振之境界,博闻强识又算得了什么。”
——
代郡,桑乾。
明月初升,照在浅浅的治水上,波光粼粼,水声潺潺,宁静而安详。
沈友挽缰而立,看着远处的山峦,眼神宁静。夜风吹起他的衣角,猎猎作响。
庞统裹紧了狐裘,看看沈友,言以止。这塞北的天气与中原果然不同,这才八月,天气就冷得让人受不了,尤其是这夜风,像针似地往衣服里钻,不穿皮裘简直受不了,真不知道冬天该怎么过。
“士元,再过几天,可能就要下雪了。”沈友仿佛听到了庞统的感慨,一声轻叹。“江南三水,塞北八月雪。若不亲至,如何能知世界之大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