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4章毁灭与建设同步进行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否则商品无法快速流通,商业成本巨大,哪个商人愿意大规模做买卖?

    同时代的欧洲之所以商业崛起,是因为欧洲有地中海,水运永远比陆运更加便宜且高效。

    话说回来了,是该抽时间去见见郑芝龙了。

    毕竟,想要发展内陆商业,就必须由国营商社牵头,想要大力扶持国营商业,就必须有大把的钱。

    想要有大把的钱入账,就必须开海做海贸。

    这就外贸和内贸双循环,通过打开外贸,积累资金,反向哺育国内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个过程肯定很漫长,倒也不急。

    等郑芝龙和荷兰人打完了,再慢慢谈,慢慢聊,朕有的是时间。

    歪脖子树毕竟还有11年。

    其实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网,还有加大反弹力度的作用。

   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古代权贵阶层疯狂鱼肉百姓,有一个很重要的点,那就是交通不发达。

    别说去告御状,大明朝的普通老百姓是不能离家十里的,如果要出远门,必须路引,没路引被官府抓到,要论罪。

    当然,这种极端规定是为了将农民固定下来种田。

    不过从这些也都可以看出,各地几乎是隔绝的,这也是为什么数十里一个方言的原因。

    能够在华夏大地自由奔驰的,都必须是有朝廷文书的,除非是造反。

    哦,对了,这个禁锢老百姓的制度,为什么现在不废除?

    当然不能一句话立刻废除。

    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,把这一条废除后,会出现大量老百姓自由迁徙,各地官府无法做到人员登记入册,这将给国家的治理带来空前的灾难。

    所以,改革,那是抽丝剥茧,都得一步步来。

    先将各地顽固派压下去吧,至少保证新农政落地。

    只要新农政落地,大部分老百姓有田了,他们就不会造反。

    他们不造反,天下就相对安定一些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,皇帝再怎么折腾,也不会出大问题,给他后续各项新政的弹性空间就会更大。

    张晨不由得叹了口气,管理一个2亿人口的国家,真的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啊,在17世纪这样的生产力水平下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