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7章这圣君的名声,朕不要也罢!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皇帝清脆、深沉的声音,在礼堂内回响。

    他淡定而从容地看着下面这些学生,这是他穿越过来,培养的第一批即将踏出校园的学生。

    他们接受到的教育,不是古代的纯儒家教育,他们是为了适应改革的需求而入的学,他们将成为未来改革路上的中流砥柱。

    崇祯看着一双双年轻、热情,而有活力的眼睛。

    和传统秀才们平静得有些死气沉沉的气质不一样,这些人都充满了朝气,他们对未来的向往,直接写在脸上。

    崇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道:“恭喜诸位从北京大学顺利卒业,诸位都是朕的学生,看到诸位学业有成,朕很高兴,也很欣慰。”

    这句话最重要的一句:诸位都是朕的学生。

    记者们必然对这句话做最闪亮的解读: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是天子门生!

    仅仅这句话,以后北京大学的门槛恐怕要被踏破。

    大明朝人才有的是,只不过过去的社会,产业结构单一,经济发展缓慢,不需要那么多人才,制度将阶级固化住。

    但现在不同了,第一批北京大学的卒业生卒业后,他们的去向,无数人都看在眼里。

    一旦他们能够得到好的待遇,会有无数人挤破脑袋想进来,不分贵贱。

    “在你们离开学校之前,朕有一些话,想跟你们说说,跟你们说说话,谈谈心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所有学生都动容了。

    这话一下子将严肃的气氛融化掉,大家都感觉到了亲切。

    “诸位心中一定都很疑惑,朕当初为何要修建一所国立北京大学,不是已经有国子监了吗?”

    “有哪位能回答朕这个问题?”

    皇帝问了一句,现场十分安静。

    过了一小会儿,一个人说道:“陛下设立北京大学,是为了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无数目光汇聚到那个人身上,那是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他就是顺天府大兴县辛店村的村官徐正清,当初国子监和他发生矛盾,在街上殴打他,震惊朝野。

    今年,他正式从北京大学卒业。

    崇祯笑道:“还有哪位说说?”

    “陛下设立北京大学是为了修建更多的水泥路。”说话的是工学院的张远山。

    皇帝脸上依然挂着和善的笑容:“今日诸位可以畅所欲言,朕就是来跟诸位谈谈心,说说话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