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章大明朝坑爹的商税-《我在大明割韭菜》
第(3/3)页
这一幕被张晨看到了。
明代的商税也是有规矩的,有功名的举人、进士,还有官员、勋贵等等,都是不收关税的。
所以许多商人在路上运气好,遇到这些人,就会给点钱,在他们的庇护下,免费过关。
这是大明朝的基本国情之一。
崇祯又看到两个商人在路边找到了周公子。
他留心了起来。
正好这个时候,东张西望的李秉如看到了崇祯。
他微微一怔,随即笑道:“哟,这么巧,在这里遇到了。”
周公子撇过头,也看到了崇祯和王敬文,他没有说话,只是笑了笑。
崇祯说道:“你们这是在逃税?”
他此话一出,那几个人商人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,全身炸毛了,怒视崇祯。
周公子说道:“有些事,不要乱管,有些话不要乱说,对你没好处。”
崇祯笑而不语,没有继续说下去。
他总不能直接在这里抄家伙吧,这样影响多不好,而且最重要的是根治不了问题。
他目送这批人走到前面的关卡,一路过关卡。
那关卡收税的人拿李秉如一点点银子,就没有多问了,立刻放行。
崇祯心头一沉,好家伙,难怪朝廷收不上来商税啊!
其实大明朝的商税从朱元璋时代就开始了,今天看到的这一幕,并不仅仅只是基层人员贪污这么简单。
朱元璋本人不太重视商税,这和他的出身有关系。
朱元璋是政治、军事强人,但他也有弱点,最大的弱点就是金融和经济。
大明朝最开始的银钞就是被他本人玩废的,他对地方官的要求也强调稳定地方治安、维护地方秩序、倡导风化等等。
至于某些官员如果在地方上严格收取商税,则会被他认为斤斤计较、不务正业。
甚至过甚者,还会被责备几句。
官员们当然会转变风向。
所以,大明朝的官员们,从朱元璋时代,脑子里就对关税不重视。
然而,时代是发展的,朱元璋时代是刚从战争年代过来,全国重农没毛病。
明朝末年的商业已经非常发达,大明上上下下对商税的重视程度依然不高。
张晨刚穿越过来的第一年,也就是崇祯二年年底,他在账本上看到的商税收录,10万两。
这怎么可能!
就算是再不怎么重视,也不可能只收到10万两。
要知道,正统历史上,崇祯给河西务的关税目标是4万两,仅仅一个河西务就定的是4万两。
不过那只是朝廷定的目标而已。
实际上朝廷在过去的商税制度里认认真真收,还是可以收几百万两的。
可是一来地方官不太重视商税,二来商税监察制度不严,基层人员像今天这样的操作实在太多。
再加上层层盘剥,到户部手里的也就那么多了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