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6章 肃清蜀患,荆州又乱(六千字大章)-《舍弟诸葛亮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对于善意的补充提醒,诸葛亮当然还是会鼓励的,他便拿出了自己的细节设想,跟黄权等人探讨:

    “这一点,我自然也想到过,所以,我准备花两个月,在蜀郡和犍为宣传新币,要求各县米铺粮行、麻葛布店,也都接受直五百钱购买粮米布匹,不得拒收,也不得折价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去年在江州的那些操作,之所以能推广,一个重要的理由,是他拿来和镀银币绑定的硬通货,是独门垄断的宽幅蜀锦。

    那玩意儿只有黄月英改良后的新织机可以织,别的传统技术造不出那么宽幅优质的锦缎。所以诸葛亮说必须拿镀银币或金银来购买宽幅蜀锦,商人们就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宽幅蜀锦。

    但今天的情况,还是不一样的。诸葛亮要让镀银币进入“下沉市场”,而下沉市场百姓要买的东西,都不是垄断性的物资,大部分也不是官营的。

    这就要求千家万户的小商号甚至小摊贩,都敢接受这种大钱的币面价值。

    这个粗浅的道理,黄权想到了。诸葛亮当然也想到了,所以他就准备先用行政的命令,强推施压一手。

    听说诸葛亮要用强制手段,旁边的杜琼等人只是脸色一寒,随后摇头暗恨。黄权则是眉头紧皱,担忧地指出:

    “使君此法,只怕会导致百姓私藏好钱,优先把镀银钱花出去。久而久之,有可能导致所有东西都涨价——就算宽幅蜀锦能敞开供货,那也只能确保蜀锦本身不涨价。而其他粮米布帛、相对于蜀锦,都有可能涨价。”

    黄权会这么想,也不奇怪。

    历史上,只要官府强推大钱,勒令百姓用,一开始也都能推下去。只不过最终的结果,会出现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大家把良币都窖藏起来,只想把劣币花出去。然后大家看到劣币不肯收,就只能普遍上涨物价。

    又或者是遇到小额交易,假装找不出钱,就不收面值虚高的大钱了——这一点,连后世鲁迅先生文章里都写过。一遇到打仗,大家都只能把钞票按照六七折的折扣,兑换回袁大头的银元。遇到用钞票买东西的,也不敢说不收,只说找不开。

    诸葛亮虽然不可能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,也没经历过那么多后世的历史。

    但以他的智商,略加推算,结合当年王莽改币的历史教训、还有这些年大哥对他的算学和经济学提点。诸葛亮自己也能推演出这背后的连锁反应。

    所以,他当然就顺着这两个问题点的方向,提前设想好了针对性的举措。

    而黄权倒是没想到那么多,以他的智商和见识,短时间内只想到了前一种潜在害处。

    此时此刻,面对黄权的好意提醒,诸葛亮也就有的放矢地拿出了最后的绝招:

    “民间私藏旧钱和金银、优先花新钱,这个问题,我自然另有应对。实不相瞒,我已经向主公请示了一道钧令,即日起,会在益州限制民间私藏银器,也禁止非功勋赐封之家持有纯银。

    除了医药之用,民间使用金银饰,只能是錾金银或鎏金银,而且要留出缺口、露出内部的铜色。无官无爵无功而持纯银者,视为僭越!”

    诸葛亮此言一出,杜琼等人瞬间大惊:“这不是……盘剥百姓么?”

    诸葛亮脸色一肃,态度强硬:“这有什么问题?我大汉旧制,朝廷认可的钱币,便只有金、铜。银本就只是作为功勋赏赐之用,此前多为银器、银铤,并不折计钱数。

    主公去年铸造银币,也多为赏赐功勋纪念之用,随后再铸镀银币,才是作为缓解铜钱钱荒的补充。所以纯银在我大汉,本就不是货币,民间无功而藏银,不是逾越是什么?”

    杜琼等人一下子被说得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历朝历代,管制民间窖藏贵金属的规模,也确实是有的,不算什么暴戾之政。

    别说贵金属管制了,历史上到了唐朝,连“蓄锦”都可以是罪名,家里囤积的锦缎太多了,导致货币流通不足,也能犯事儿。

    在汉朝的制度下,金子和铜钱是西汉初年就定下的法定货币,诸葛亮也没去触碰那东西。

    但是银子,确实不是货币,最多只是赏赐功臣用的。刘备去年是发行了纯银纪念币,但也只是发给功臣、替代本该大量发放的铜钱,避免大家扛不动。

    现在多加一条“补充意见”,强调纯银不能流通向功臣以外的人,似乎也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汉朝的商人地位本来就低,很多商人有钱了也不许持有某些东西,这在封建社会并不存在歧视。

    诸葛亮宣布了这条新政令后,明眼人很快就看出,他未必是真要如何彻底地严查民间私藏纯银。但他也绝对是要提防大家觉得“纯银昂贵、而镀银币里的银含量太少、实际上不该值这么大面额”,从而拒收镀银币、或是在收镀银币买米买布时涨价。

    如果后续诸葛亮要求所有卖米卖布的商号都平价出货、不得对使用镀银币的买家歧视性涨价。巡查时一旦发现哪家商号违规了,那么就可以搂草打兔子,彻底抄一抄,看看这些顶风涨价的富商,有没有逾制私藏金银。

    如果有查到,那就数罪并罚。如果在接受新钱方面比较配合的,那就暂时因为“执法力量不足”,先查那些出头鸟。

    这样一正一反两手,也算是恩威并施了。

    配合官府推广新钱的,有上好的蜀锦、井盐硬通货卖给他,让他能做长途贸易赚大钱。

    不配合的,不但要正常查他,还要加上查抄私藏违禁的贵金属。

    两手一起用,总归能让效果好一些。

    杜琼等反对者,终于噤若寒蝉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为了防止被人说言之不预,诸葛亮当然是在正式全面强推新钱之前,就先把相关政策狠狠宣传了一把。

    他不喜欢搞不教而诛的事情,这个宣传的窗口期,足足留了两个月之久。要九月底才会全面强推新钱,七月底就开始宣传了。

    命令下达后,黄权、杨洪也都帮着一起宣扬,务求缓解百姓的抵触。

    不光要宣传,诸葛亮还让黄权、杨洪好好观察民间反应,看看有什么异常反应就及时汇报。

    诸葛亮其实自己也能推演猜到会有多少漏洞,但他还是想考考黄权和杨洪的能力、做事的缜密程度。

    黄权倒也用心,在帮着宣传了一阵新钱后,也暗访观察到了一些情况,他也都及时汇报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